当前页面: 首页 -科技创新 -研发平台

         1.北京市功能性高分子建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年,我院经科委首批批准,成立北京市功能性高分子建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建筑相关功能性化学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与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形成开放式研发模式,成为新材料科研和产业孵化平台。

        我院工程材料领域专业从事功能性外加剂、防水防腐材料、节能保温材料、建筑密封材料等高分子建筑新材料的研究与工程应用、生产和销售。多年来,一直本着“专业、专注、创造未来”的方针,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孵化、规模经营,为多项重点工程提供优质产品与技术服务方案,创造了非凡的业绩。

       2.王泽强创新工作室      

       王泽强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05年,是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挂牌孵化的工作室,2018年入选北京市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是集和预应力钢结构设计与施工、结构施工与健康监测、BIM技术研发与应用等多种产业的科研型创新团队。工作室共有成员20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人,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1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18人。

    工作室成立至今已经累计承担北京市等省部级的科研课题14项,经费1600余万元;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华夏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12项,其他协会奖合计15项,并获得国家专利20余项。承担了国内外预应力钢结构设计与施工项目近400余项,为企业创造直接产值超5亿元,实现利润近9000余万元。

    3.任海波创新工作室

     任海波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是以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任海波为领军人,以提升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及安全为宗旨,围绕工程建设液压爬升施工设备展开技术攻关的科研团队。工作室共有成员27人,其中教授级高工2人,高级工程师6人,工程师14人,研究生以上学历9人。工作室针对工程科技服务领域,在国内率先研发出我国自主的液压爬升模板技术,多年来先后提出并研发组合式爬升钢平台、施工自升降逃生梯、自爬升卸料平台、自爬升吊装平台等二十多项科研成果,被行业誉为“超高层施工利器”。

   4.李晨光创新与融合工作室

    李晨光创新与融合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1月,依托于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建筑工业化所,由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晨光担任领军人。工作室包括教授级高工2人、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6人以及助理工程师8人。工作室的工作重点为装配式结构体系的技术创新研发,随着建筑能耗问题日益得到关注,工作室融合了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理念,对基于装配式施工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工作室主要技术骨干从2008年开始开展装配式住宅结构施工技术开发与服务。至今已参与完成装配式结构课题、试验22项,主编、参编装配结构行业及地方标准10余项,具有装配结构核心专利近30项,累计参与京内外产业化项目80余项项目施工及技术服务,荣获多项市级及省部级奖项。工作室致力于发展并推广装配式建筑技术、超低能耗建筑技术等新型建筑技术,积极推动于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同时近三年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逾4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