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砥砺奋斗 2023:勇毅前行
202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回首这一年
面对严峻的新冠疫情和前所未有的市场压力,
全体建研院人饱含智慧勇毅、彰显使命担当
砥砺奋斗,只争朝夕
用科技创新书写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空间钢结构技术
完成大连梭鱼湾专业足球场屋盖索网张拉施工
大连梭鱼湾足球场是2023年亚足联中国亚洲杯专用比赛体育场,是大连首座专业足球场,同时也是中国首座三面环海的专业足球场,建成后将成为大连的新地标、城市的新名片。结构跨度253米,在国内同类结构中跨度最大。结构所团队充分借鉴卡塔尔卢赛尔体育场的成功经验,预判技术和管理难点,通过施工全过程分析,精确模拟索网提升的关键步骤,并不断的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比对,及时发现偏差并纠偏。团队日夜抢工,并在春节等节假日连续奋战,比计划工期提前20天完成,为整个项目的如期交付奠定了基础,获得了业主、总包和监理的一致认可,为企业赢得了荣誉。
助力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闪亮全球
备受瞩目的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刚刚落幕,建研院参与建设的卢赛尔体育场(大金碗)成为媒体关注的又一焦点。卢赛尔体育场是中国施工企业首次完整参与的集设计、材料供应和施工于一体的世界杯主场馆。项目屋面造型为双曲面,主索网是全球首例超大跨鱼腹式双层轮辐结构,被业界公认为目前世界上同类型索网体系中跨度最大、悬挑距离最长、结构最复杂、设计标准最高的索网屋面单体建筑。结构所团队完美演绎“单层支撑架、组装上下环索,整体提升径向索桁架,计算机同步控制张拉”的施工方案,成功拉起世界首例超大跨鱼腹式索网结构,成为建研院走向世界的又一张金名片。
城市更新技术
“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韧性提升关键技术研究”成果显著
课题由研究中心刘航博士领衔,在国内首次提出了采用外附自复位构件、附加交叉拉杆支撑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抗震加固,从而提升结构抗震韧性的两种新技术。并进行了试验研究和非线性有限元仿真分析,提出了承载力计算方法,获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对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增设自复位构件和附加斜拉支撑加固的连接节点构造和施工工艺开展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加固连接节点构造和全套施工工艺,可为相关工程应用及规范的编制提供参考。对试点工程进行了性能化抗震加固设计,验证了加固方案对结构抗震韧性的提升作用,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项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申请发明专利2项,核心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装配式建造技术
为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智能建造提供“外防护体系智能监测系统”
实现装配式建造与智能建造的有机融合、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建造是工业化所的工作重点之一,在已连续多年承担装配式结构外防护体系施工服务工作基础上,工业化所搭建了包含预警报警、数据管理、三维可视化展示等功能的“外防护体系智能监测系统”,目前已在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住房项目(0701街区)A/D地块中进行了应用。该项目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副中心07组团0701街区,装配式住宅装配率达50%,项目属于装饰面一体化预制,建研院负责该项目共计19栋楼的装配式结构外立面防护体系及配套智能化监测及结构施工配套产品提供。此外,该智能监测系统还在张家坟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噪声区安置房及配套设施项目、大兴区公共服务租赁性配套用房应急项目、密云区檀营乡6005地块R2二类居住用地项目等10余项装配式工程项目的外防护体系中进行了应用。
智能监测技术
为国际最大安全壳结构性能实验台架提供“全寿命智能化健康监测系统”
由智能所搭建的“全寿命智能化健康监测系统”的核电安全壳结构性能实验台架穹顶,在廊坊基地成功完成吊装。该台架是国际上最大的安全壳结构性能实验台架,将用于开展热力耦合作用下安全壳结构包容能力试验验证研究。智能所为其搭建的平台系统包含系统管理、有限元仿真分析、预警报警、结构评估、数据管理、三维可视化展示等多个模块。通过各个模块的有序协调运作,随时发现壳体工作过程中是否出现异常,并对壳体运行安全性给出科学合理且准确实时的评估及判断。
智能建造平台系统亮相服贸会
2022服贸会在首钢园举办,建研院“大兴新机场南航机库智能建造平台系统”在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参展。新机场南航基地1号机库是亚洲跨度和单体建设规模最大的机库,跨度达405米,维修大厅高40米,相较此前亚洲最大跨度首都机场A380机库,提高了近50米。建研院智能所为其“量身定做”了智能建造平台系统。该系统有机结合了工程力学、人工智能、计算机、光电传感、IT、BIM、数字孪生等多项学科技术;融合了三维可视化展示、安全预警、数据管理、项目管理等多个功能模块,随时发现屋盖结构提升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为项目实施提供全方位的保驾护航。
检测鉴定技术
履行政治责任,助力完成冬奥会开幕式服务保障工作
检测所团队临危受命,在临近冬奥会开幕的关键时期,对开幕式场馆——国家体育场(鸟巢)进行相关测试。测试团队冒着严寒冰雪,24小时待命,破除一切障碍,圆满完成又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完成援疆结构实体检测
检测所已连续多年承担北京援疆和田地区的结构实体检测工作,充分发挥了北京人才、技术和项目管理优势,对援疆项目“把脉问诊”。受检项目涵盖了当年度北京援建在施的“两不愁三保障”重点工程,以及人才援疆、产业支援、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交流融合、文化教育等各领域项目。
喜获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许可证
经北京市司法局批准,建研院检测所取得《司法鉴定许可证》(环境损害鉴定),检测所相关技术人员获得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人员执业证。《司法鉴定许可证》是司法鉴定机构的执业凭证,检测所可以依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其他类环境损害”检测鉴定活动。该所具备先进的仪器设备设施,建立了完备的规章制度和检验规范及标准,配备了专业的司法鉴定队伍,可提供全面的“其他类环境损害”鉴定。将为疑难、复杂及有社会影响的环境损害诉讼提供科学、公正、严谨的司法鉴定意见,为司法鉴定领域做出积极贡献。
超高层建筑技术
助力大湾区世界城市群地标项目建设
建研院机电所中标广州九龙湖环湖总部经济带的核心地标建筑——“知识塔”。“知识塔”设计高度达330米,致力于打造新一代超高层办公与共享空间,将成为中新双方共同推动知识城在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知识产权、人才交流与培训、招商引资等领域合作的重要载体。工程核心筒内、外墙均采用建研院液压爬模体系,共三栋独立核心筒,液压爬模机位近130个,施工体量巨大。
近年来,建研院机电所顺利承揽了广州知识塔、广州金融城、深圳中信金融中心、深圳华润置地、深圳招联大厦、深圳南山科技联合、深圳康泰、深圳风投等重点项目的超高层液压爬模专项施工技术工程,助力大湾区世界城市群地标项目的建设,展示建研院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板块的科技创新成果。
“高精度预制综合管廊自动运载装配技术”亮相北京科技周
本届北京科技周首次在城市副中心设立主场,300余项展品亮相科技盛宴。建研院机电所“高精度预制综合管廊自动运载装配技术”在“创新之城”板块展出。高精度自动运载装配技术是城市地下空间预制综合管廊机械化施工关键技术,具有“安全、优质、高效”的优点,完成预制构件沿既定轨迹远距离自行行走、近距离精准对位、拉紧装配过程,实现大型预制构件现场全机械化运送装配施工,已在北京通州文旅区综合管廊工程中成功应用。这是全国首例采用全机械化拼装施工技术实施的装配式管廊,对于推进我国迈向国际综合管廊建设大国具有积极意义。
绿色建材
中标“史上最难”铁路项目
建研院材料所成功从中国葛洲坝集团拿到了川西某重点铁路项目的中标通知书,这是材料产业前进路上新的里程碑。因为高寒、高海拔的特殊施工环境,该项目也被称为“史上最难铁路”。现场各环节要求极高、标准极严,时刻考验着项目团队的技术实力和信心毅力。材料所将在该项目中应用“高寒高海拔区域新拌混凝土含气量调控助剂体系及其应用技术”,实现高寒高海拔区域新拌混凝土含气量的量化可控型调整,满足高寒高海拔区域对高性能混凝土抗寒、抗冻性能的特殊要求。此外,项目团队针对喷射混凝土研发的复合减水剂、促凝早强剂,无碱、无氯、无氟液体速凝剂的初步试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获得了中国葛洲坝集团的认可。
绿色建材基地
工程材料板块逐鹿产业基地,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工作已顺利投产,具备年产10万吨聚羧酸减水剂、5万吨速凝剂、3万吨特种灌浆材料的生产能力,并配备有相关的研发、检测实验室。取得了绿色产品认证。
科研成果丰硕
科技获奖8项。《智能化横向容差集成钢平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参与申报的《智能建造理论方法、关键技术研发及在冬奥等工程中的创新应用》和《首都公共建筑安全性能提升重大共性技术创新与实践》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主体部分(会展中心等2 项)获中国钢结构金奖;《液压自动爬升卸料平台》获第二届工程建设行业高推广价值专利大赛一等奖;《基于BIM的可视化竣工交付系统研发与应用》获“共创杯”第三届智能建造技术创新大赛三等奖;《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获中施协特等奖。
三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大型预制构件智能运载装配机研究与应用》、《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韧性提升关键技术研究》获得国际领先水平,《装配式结构低温灌浆施工系列产品及信息化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国际先进水平。
强强联合 共拓合作空间
持续推进产学研合作 提升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2022年,建研院与北工大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形成了产学研的生动实践。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建工集团-北京建研院成功举办“城市更新”科技创新合作论坛。建研院与北工大合作申报了省部级科技奖项5项,其中“智能建造理论方法、关键技术研发及在冬奥等工程中的创新应用”课题已斩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合作开展的“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韧性提升机理研究”、“基于数字孪生的索结构施工智能装备研究与应用”等前沿课题正在顺利进行;共同编制的《建筑索结构监测与评定技术标准》等5本专业类标准正在积极推进。合作研发的多项科技成果成功运用于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项目、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剧院项目、怀柔新发水泥厂工业遗址再生改造项目等国家重点工程。空间索网智能建造技术成功运用于卡塔尔世界杯决赛场馆卢赛尔体育场等世界工程。
建研院与北控水务集团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继续秉承“开放共赢、协同发展”的原则,在工程技术领域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共同开拓水务预制装配技术新航程。此次签约奠定了“工厂化交付”-“预制+预应力”建造技术落地的重要基础。未来,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行业的资源优势,从构筑物设计、“预制+预应力”施工、BIM模拟建造等多方面推进技术研发工作,以服务行业为目标,融合发展、携手同行。
高端人才优势凸显
副总工程师王泽强入选2022年“青年北京学者”名单,成为集团公司首位青年北京学者。王泽强、兰春光、崔宏剑、孙岩波4名“双总工”,服务集团公司重大项目。刘航、王泽强、兰春光受聘为北京工业大学产业博士生导师。
兰春光创新工作室荣获市级示范性创新工作室称号,王泽强创新工作室荣获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三等奖。辛军霞创新工作室获评集团级创新工作室认定。
知责负重,唯实唯勤
2022,我们坚守、深耕
创新智造,融合发展
继续奋斗在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之路上
2023,我们笃行、期待
聚焦“双碳”、“智能化”、“城市更新”、“新基建”和“绿色建材”
用科技赋能发展 用创新决胜未来
征途满满,惟有奋斗
一起走向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