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力量

时间:2021-06-21           浏览次数:1,260

    (盖爽根据建研院离休干部朱俊贤口述整理)

我今年94岁,194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回顾人生经历,我正是在与党的亲密接触中一步步成长起来,成为一名“人民工程师”的。

 

我与党最初的接触是在大学时期。1945年,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读书。那时国民党统治下,官僚腐败,社会贫富悬殊。出身贫寒的我穿着布衣草鞋上学,连基本的学习用具都买不起,在当时西装笔挺的大学生群体里显得格格不入。困顿的生活让我备受冷落,所以格外期待新鲜的政治空气。我参加了学校的书社,接触到进步人士。有一次,我偶然得到一本《西行漫记》,读起来一发不可收拾。斯诺笔下的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及无数无名的红色战士,是那样真实、温暖、可爱。这些鲜活的历史,使我了解到真正的中国苏维埃崛起的经过,这些战士历经封锁、缺盐、饥饿、疾病、瘟疫,穿越两万五千里,战斗得那么长久、那么顽强、那么勇敢。当时我躲在被窝里,周围只有微弱的灯光,但内心却被共产党不可征服的炽热精神和巨大力量所点燃。正是在阅读历史的过程中,我深感这支队伍是未来的希望,它非同寻常,值得加入,我也自勉要成为一名“人民工程师”。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在我年轻的心中埋下了革命的火种。

 

大四那年,尽管上海还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的统治之下,但我已经开始参加地下党组织的一些学生工作,这些工作让我感到组织的温暖。1949年春天,天津已经解放,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解放大军浩浩荡荡直通上海,全国性的胜利就在眼前。当介绍人探问我的入党意向时,我毫不犹豫、没有任何惧怕而无限欢喜地决定加入党组织。

 

入党宣誓前,我有幸读到陈云同志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这篇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文中提出,共产党员的“六条标准”,其中“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和“学习”两条标准让我印象最为深刻。记得当时毛主席曾说,“现在军事的胜利只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今后的难点在于怎样建设一个新中国。”那时我作为即将参加工作的党员、知识分子,下定决心服从组织分配,艰苦创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

 

1964年前后,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局势,党中央为加强战备,在全国开始三线建设,急需大量知识分子前往。在党和国家“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我克服家庭困难,离妻别子十五年,从繁华的首都北京前往边陲青海从事工业建设。三线地区条件十分艰苦,我们这些建设者面临着一无住房、二无后勤、三无基建的困难局面,一切只能从头建起。大家义无反顾,怀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意志,修路、盖厂房、建生产线,在大山深处,一干就是几年、几十年。慢慢地,一批各具特色的工业基地在崇山峻岭中拔地而起,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为西部大开发、为今日中国之腾飞奠定了基础。

 

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习党史一直是我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而党对知识分子的关怀和培养,也让我更加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全社会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知识分子成为了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也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指出,“我国广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总书记的话语让我们这些老一辈知识分子倍感鼓舞。

 

如今,我虽已年迈,但坚持学习的初心不改。我要求自己不仅能“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追本溯源,严谨治学。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优良传统。尽管现在新媒体占据了主流,但几十年的学习经验告诉我,看辅助资料、听辅导讲座是必要的,绝不能脱离原著原文,因为原著原文才最能体现理论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才最能为我们深入学习和全面把握理论准确导航,才能保证一名党员的思想始终不偏离“大路”。

 

人生九十垂垂老矣,建党百年却青春正好。作为一名老党员,我身体的衰老难以抗拒,但思想的发展却仍能依靠党的教育保持长青。72年间,中国共产党为我启迪智慧,砥砺品格。有生之年,我还要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