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研院荣获第三个市级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
日前,北京市总工会发布了《关于认定2020年度市级(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名师带徒和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的决定》,建研院李晨光创新工作室荣获北京市级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称号,领军人李晨光出席首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暨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推进会,由市总工会领导授牌。
李晨光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1月,领军人为北京市劳模、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晨光。工作室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技术创新应用为工作重心,针对装配式结构施工领域,进行了多项结构体系及配套产品、工器具的研发,并为装配式结构设计、施工、构件制作等提供技术咨询、人员培训等服务。工作室成员包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9人以及助理工程师6人。
工作室参与了多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项目,包括北京市首个采用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的项目——万科长阳天地项目、国内首个全采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及装配式装修的保障房项目——北京市马驹桥公租房项目、西安三星电子工业厂房项目等,积累了大量的工程经验。在此基础上主编了北京市地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和《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规程》,为装配式结构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
工作室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型大直径分体式灌浆套筒及配套灌浆料产品,可适用于建筑常用型号钢筋的等直径、变直径连接中,做到接头处与钢筋等强甚至超越母材强度,研发产品大量应用于北京公租房、保障性住房及北京行政副中心项目、北京万科产业化住宅项目等住宅项目中,为加快施工进度、保障施工质量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近年来,工作室也进行了超低温灌浆料产品及智能灌浆设备的研发,以切实加强灌浆连接的环境适应性和施工便捷性。
工作室至今已参与完成装配式结构课题22项,其中6项省部级课题,主编、参编装配结构行业及地方标准10余项,具有装配结构核心专利30余项,发表期刊论文20余篇,参与京内外产业化项目80余项项目施工及技术服务,荣获多项市级及省部级奖项。近三年平均每年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逾2000万元。
未来,建筑业将向现代化、产业化、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十四五期间,工作室业将立足于装配式建筑技术,积极探索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智能建造技术的结合应用,推动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舔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