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珍爱·尊崇·责任 建研院发掘技术优势 做好古建筑传承保护工作

时间:2022-01-05           浏览次数:1,356

古建筑是一个民族,一座城市的生动面孔,也是生活在历史之中的一部分人的共同记忆和身份凭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2021年8月,在考察承德避暑山庄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

多年来,建研院科技工作者对古建筑常怀珍爱之心、尊崇之心、责任之心,不断探索实践,以独特的技术优势完成了多项古建筑的检测、鉴定、加固工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科技智慧。

 

检测、鉴定技术,为古建筑建立健康档案

2021年5月,建研院检测所取得了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颁发的文物建筑安全检测鉴定机构综合甲级资质,成为目前北京市仅有的两家拥有该资质的单位之一。可承担所有级别文物保护单位工程项目鉴定工作,涉及地基与基础检测、砖石结构检测、木结构检测、混凝土结构检测、钢结构检测、室内试验、鉴定(评估)、监测。

其实早在2014年,建研院就开始涉足古建筑检测领域。近年来承揽了天安门城楼修缮检测鉴定、北京颐和园、景山公园、北海公园、中国园林博物馆、天津潮音寺等数百个古文物建筑的安全性检测鉴定和健康监测项目,积累了大量的古文物建筑检测鉴定经验。

2014年APEC会议期间,习主席夫人彭丽媛邀请外国领导人夫人登上颐和园德和园大戏台进行参观。建研院受托对该戏台木结构进行了科学缜密的结构安全性鉴定与评估,有效保证外宾登楼出席活动的安全,为国家重大外事活动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障。

2016年开始,建研院与颐和园管理处签订9份技术服务合同,对园内的宿云檐、知春亭桥、三孔桥、十七孔桥等49个古建筑进行了病害巡查和诊断评估,针对古建筑的安全性给出评估意见和保护建议,形成每个遗产要素的检测报告。

2019年,与景山公园管理处签订为期三年的技术服务合同,对景山公园山门、五亭、兴庆阁、永思殿建筑群、绮望楼、万春亭等建筑进行了结构安全性评价,对其病害与变形进行巡查与诊断评估。

建研院通过这些项目,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以点带面形成古建筑健康保护体系,占领了行业邻军地位。古建筑安全性鉴定评级系统V1.0获得软件著作权,一种用于古建筑垂直度的测量设备获得国家专利。

 

加固、监测技术,保证古建筑健康安全运行

由建研院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砖砌体低干预抗震加固技术通过对砌体墙体施加竖向预应力,显著提高墙体的抗震受剪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从而在根本上提高砌体建筑的抗震能力。由于预应力筋可以内嵌于墙体中,因此不需增加墙体厚度,房间的使用面积不会减少。

2019年底,这项技术成功应用在秦皇岛电力博物馆。这是一座1928年由比利时人修建的巴洛克建筑,原为秦皇岛电厂。建研院通过对砌体墙体施加预应力,完美地实现了“充分利用、修旧如旧”的文物修缮原则,使这座独特风格的建筑成为难忘的工业遗产,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凝炼成秦皇岛丰富的人文精神。

近日,建研院结构所健康监测工作室成功中标黄河流域兰州白塔山段综合提升改造一期工程——白塔山建筑群动态安全保障体系分包工程结构健康监测项目,该项目是建研院首次在古建筑监测领域工程中标。

白塔山建筑群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北滨河中路金城关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兰州黄河铁桥北侧的白塔山上,现为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提升景区服务水平和游客体验,缓解北滨河路黄河铁桥东西两侧交通瓶颈,当地提出白塔山综合提升改造项目(隧道工程)。为使白塔山建筑群动态安全保障体系分包工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和服役期内安全,建研院建立了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根据白塔山建筑群存在的“材料长期劣化程度不明、原有结构设计不明、原有结构计算模型不明、历史加固改造过程不明、荷载不明”五大特点,建研院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把控古建筑现有及未来状态,采用无线监测为主建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获取对于施工阶段各工序以及运营阶段各时间维度下的结构全尺度、全时段、高精度的实测数据。该监测系统基于云平台、云计算、无线传输、BIM、低功耗设备研发等新技术实现了关键数据的“7×24”小时自动化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和反馈,该系统可对古建筑进行实时体检和预警,为古建安全保驾护航。

俄罗斯作家果戈里说过,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都缄默的时候,只有它还在说话。只有保护好历史文物建筑,我们才可以自信的发展,诗意的栖息。秉承中国传统匠人情怀,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美丽中国,文化中国,是每一个建筑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