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集团首位青年北京学者的诞生

时间:2022-11-22           浏览次数:1,668

近日,建研院副总工程师王泽强入选了2022年“青年北京学者”名单,成为集团首位青年北京学者。

“青年北京学者计划”是北京市重要人才项目,于2018年开始实施,每两年选拔一次,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技术领域不超过15人。该项目旨在选拔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具有国际视野和先进水平的青年学术技术领军人才,给予长周期稳定支持。

集团首位青年北京学者的诞生,与各级党组织大力推进落实“人才强企”战略密不可分,与重大项目的培养历练和良好的科研氛围密不可分,也与王泽强本人对科研工作的坚守与热爱密不可分。从蓄力攻坚到精彩绽放,王泽强的职业道路走得清晰而执着。

 

蓄力:科研领域崭露头角

2005年,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毕业后,王泽强入职建研院结构所。其实早在研究生阶段,他就在导师推荐下来到在国内预应力空间结构领域领先的结构所进行研究生论文课题研究。“我对新东西特别感兴趣,是发自内心的那种喜欢,结构所在空间结构领域的探索和我的职业追求不谋而合。”王泽强说。

当时,凭借硬核实力,建研院结构所承揽到全部北京奥运场馆的预应力钢结构拉索施工任务,初出茅庐的王泽强则被派到作为奥运羽毛球馆的北工大体育馆——这个国际上首个跨度超过60米的弦支穹顶结构项目。

面对国外重重技术封锁,王泽强立志与团队一道独立攻克关键性施工难题。他们在施工现场奋战了两个多月,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冒着严寒彻夜计算,调整张拉方案,最终成功完成93米钢屋盖张拉。

“工程不是干完了就结束了,作为科研人员,要留下成果,把关键性、规律性的技术总结提炼出来,这个过程既是对自己的提升,也是对社会的一份价值。”在建研院党委书记张然看来,王泽强能在众多科研人员中成为佼佼者,和他踏实用心做学问的态度密不可分。

王泽强一直是工作中的有心人,他善于钻研、善于总结提炼的特质在工作之初就表现出来。仅是北工大体育馆这一项工程,他就在核心期刊发表过四篇论文。

2010年,王泽强和团队再次挑战国内首个索穹顶结构工程——鄂尔多斯伊旗体育馆,该工程结构用钢量比传统结构降低65%以上。他提出了“地面整体组装、U型同步提升、一次张拉成型”的施工方法,首次开发了成套施工技术并成功应用,打破了欧美国家对该结构施工技术的长期垄断。

2012年,王泽强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在“学者”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攻坚:职业道路屡获突破

2015年,王泽强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的研究成果“预应力整体张拉结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因为出色的科研表现,2018年,他再担重任,成为国家速滑馆索网张拉项目执行经理。

国家速滑馆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标志性建筑,屋盖是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结构。在如此重量级的工程上作业,压力无疑是巨大的。

针对项目特点,王泽强提出了适用于单层正交索网的施工成形方法,研发了“索结构施工智能控制平台”与“双索同步提升与张拉装备”,实现了索网结构施工与监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填补了国内首个大吨位、大面积、超大跨度单层正交索网的技术空白。

在国家速滑馆形成的“超大跨单层双向正交索网结构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的部分研究成果还紧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步伐,参与到“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中,成功应用到2022世界杯卡塔尔主体育场。王泽强和团队奋战在遥远炎热的异国他乡,攻克了全球首例“超大跨鱼腹式索网结构”技术难关,推动了中国空间结构建造技术走向世界舞台,提升了中国技术在世界的影响力。

重量级的工程项目给了王泽强丰厚的实践滋养,他一边完成繁重的施工任务,一边精心总结、著书立说,先后出版了《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施工技术》《钢结构设计手册》《BIM技术概论》等多部专著。其研究成果“大跨度结构技术创新与工程应用”应用到国内外100余项工程中,并再次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0年,王泽强成功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在“学者”之路上再上新台阶。

 

绽放:引领发展勇担使命

科研之路永无止境。站在新的高度,王泽强将视野放到更高远的空间,开始在引领行业发展方面做出新的尝试。他与团队一道,积极投身到多项标准的编制工作之中。

他将十余年空间结构技术与实践提炼总结,编写了《建筑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预应力钢结构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也即将开始编写;聚焦城市更新领域,申请编写《张弦结构拉索更换技术标准》;针对智能建造,开展《基于数字孪生的索结构施工智能控制系统研发与应用》课题的研发;结合国家“双碳”战略,进行《绿色建造驱动的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碳排计算理论、方法及智能管控平台研发》项目的研究。

集团公司领导多次强调,培养领军型人才对于提升集团在行业内的话语权至关重要。近年来,集团大力推进实施新时代集团干部人才关键工程,首位青年北京学者的产生,正是源于对人才培养的进一步重视。

为着力培养科技人才,集团还形成了“双总工”机制,王泽强作为首批“双总工”之一,来到新国展二期项目发挥作用并进一步积累经验。建研院也建立了人才“双通道”晋升制度,在集团公司工会的大力支持下搭建职工创新工作室平台,为更多科研技术人才提供了成长空间、创造了施展才干的舞台。

入选青年北京学者是对王泽强17年来执着坚守的认可,是荣誉,是责任,更是向更高峰攀登的开端。“平凡比盛名可贵,执着比聪明难得。”王泽强和团队仍然持续努力着,在喧嚣的世界中坚守一张书桌,用心钻研,不负来时的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