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砥砺奋进 2025:攻坚前行
2024,不仅是时间的更迭,更是梦想与坚持的见证。
这一年,全体建研院人
心怀希望 直面挑战 同心致远 向新而行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
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共同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获奖成果丰硕
建研院参与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绿色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2023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复杂环境大型场馆智能建造关键技术及创新应用》、《金属屋面围护结构抗风分析理论与监测关键技术》获得2023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大跨度结构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大跨钢结构与非结构构件耦合体系抗震分析方法与性能提升技术》分获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
“大跨度索网结构高效高精度成形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一等奖。
参建的“北京学校”项目捧回2022-202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这是建研院首次获得该奖项。
建研院获批2024年度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服务城市建设
福建霞田文体园体育场索网张拉。国内首例“一边刚性+三边柔性”边界大跨度斜拉单层正交索网结构,开敞式的柔性边界采用桅杆+后背索的形式,桅杆支座铰接,用斜索平衡索网的结构受力,完美呈现了大跨度、大空间的特点。建研院提出“低空索网拼装,提升桅杆间环索,后整体提升正交索网,分步分级张拉稳定索和斜索”的施工方法,圆满完成张拉施工。
助力创造世界风电塔架高度新纪录。在安徽阜阳阜南县三峡新能源300MW风电场,建研院成功完成了185米的塔架样机的预应力安装和张拉施工,其中钢筋混凝土塔筒部分为120米。刷新了全球陆上风电塔架高度新纪录,为风能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开拓了新边界。
装配式技术助力北控水务冠县扩建污水处理厂正式通水调试。该项目为建研院首个水务领域预制装配技术的应用实施。建研院提供预制走道板、顶板的全装配式解决方案,采用了自主研发的悬挑构件全干式连接成套技术,可最大限度发挥预制混凝土构件优点,真正实现预制悬挑构件免支撑、无湿作业的高效施工安装。
“一带一路”再下一城,顺利完成乌兹别克斯坦奥林匹克城自行车馆索网施工任务。奥林匹克城项目建成后将用于举办2025年塔什干第四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和第五届亚洲青年残疾人运动会。该项目是我国在乌兹别克斯坦首个全面采用中国标准的项目,是上合峰会后首个落地的中乌大型合作项目,是中亚最大的体育综合体。
招商局太子湾大厦项目顺利完成变角度斜爬。建研院成功构建了一套高效的爬模调平系统,该系统可灵活调整爬模的顶升角度,以适应不同施工场景的需求。成功攻克了核心筒爬模在竖墙与斜墙之间转换的技术难题。这一突破性的进展,标志着液压爬模变角度斜爬新技术的诞生,为建筑施工领域带来了新的施工思路。
科技助力西总布街区城市更新项目。总布街区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及恢复性修建项目是北京市2024年300项重点工程计划项目之一,是民生改善板块中城市更新七个项目中的一个,建研院检测所凭借完整全项的检测资质,承接了该项目房屋结构综合安全性检测鉴定项目。针对该街区内11个院落内的38个建筑进行了房屋结构安全性、抗震性及危险性的检测与鉴定,明确了38个建筑单体现阶段的结构状态,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项技术亮相服贸会。由建研院自主研发的造、拆、维一体化智能装备系统首次登上服贸会舞台。大跨空间结构屋面的“防风揭”监测系统,犹如给建筑物加装了一套“神经系统”,弥补金属屋面体系在长期经受风荷载中可能出现的脱落事故时控制手段匮乏的问题。风电混塔装配式施工技术体系,累计参与两千多台不同体型不同高度的风电混塔项目实施,占国内风电混塔总量的50%以上。
检测所入选“北京法院对外委托专业机构备选名册”,入围“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委托专业机构信息平台”。检测所在司法鉴定领域的技术实力和专业能力得到了司法机关的高度认可,也为在全国范围内的业务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学研用“朋友圈”不断扩大
联合主办首届北京碳中和学术会议建筑碳达峰碳中和专题论坛。建研院在智能建造、绿色建造和城市更新等领域拥有多项领先技术。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将创新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致力于通过新材料、新装备和新技术,在建筑设计、建造、运维、更新和消纳的全生命周期内降低能耗。建研院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建筑韧性与降碳的双重效益,促进建筑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贡献力量。
与北京工业大学、中国葛洲坝集团签署“产学研用合作框架协议”。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高海拔艰险山区铁路建设关键材料的腐蚀机理与性能评价方法”,三家单位在高海拔艰险山区高性能混凝土及钢材功能设计、高性能混凝土及钢材高效施工、高性能混凝土及钢材耐久性实时监测与数字化孪生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结成合作伙伴关系。
与北京建工一建公司、设计公司、数智公司签订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四家公司将以重点项目为平台,围绕推进市场开拓、工程招投标、项目工程实施、产学研一体化、EPC 设计施工一体化、智能建造和绿色建造应用等方面展开密切沟通协作,进一步增强集团产业链“一体化”核心竞争力,为集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贡献力量。
与城市运营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双方在城市更新及城市运营服务领域的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各自所长,创新合作模式,丰富应用场景,在既有建筑保护修缮、检测鉴定、加固改造、低碳运营服务、资产运营、物业服务、餐饮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人才优势持续凸显
王泽强获评2024年度“国企楷模·北京榜样”年度十大人物。李晨光荣获2023年度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杰出工程师。司波获评第十五批首都市民学习之星。兰春光创新工作室获评北京市级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张晓迪青年突击队获评集团公司“2023年度优秀青年突击队标杆”。
党建引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认真开展领导班子集体学习,抓实基层党组织学习,把《条例》学深学透学到位,把遵规守纪刻在心上、落在行动上,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举办专题培训班。
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职能定位,贯彻和服务集团公司科技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紧紧围绕集团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技术的“制高点”和新产业的“孵化器”任务目标,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城市更新”“智能建造”等领域前沿技术,积极构建集创新资源、研发载体、产业需求于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形成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2024,我们勇毅前行,创新发展,不断积蓄产业发展新动能
2025,我们继续爬坡过坎、越沟迈壑,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更好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砥砺奋进开新局,凝心聚力再出发。
2025,让我们继续携手前行,共创更加辉煌的明天!